6月5日,國家能源集團新疆吉林臺公司第八屆土著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在喀什河濕地公園舉行,30萬尾瀕危魚苗緩緩游入水中。截至目前,該公司已連續15年增殖放流瀕危魚苗達158萬尾,為維護流域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完整性作出了積極貢獻。
圖為增殖放流現場志愿者將魚苗緩緩放入水中
喀什河是伊犁河流域的重要支流,水電工程開展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是強化落實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的重要措施。此次放流的魚苗全部來自該公司魚類增殖站野生親本子一代,其中新疆裸重唇魚22萬尾、斑重唇魚8萬尾。放流現場,公證處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對放流魚苗從檢測檢疫、放流數量、放流規定等方面全程監督,參加放流活動人員在相關專業人員指導下,將魚苗放入河水中,入水后的魚苗成群在河中游來游去,活力十足,整個現場呈現出一片魚水相親的和諧景象。
“依托新疆吉林臺公司魚類增殖站的平臺,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批伊犁河流域瀕危魚類孵化養育技術的創新性成果。后續,我們將積極推廣成熟的技術模式,提高土著魚類增殖放流及研究水平,切實為新疆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迸c之有著十多年技術合作的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魚類繁殖工程師張濤介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