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金川水電站“高山峽谷強卸荷區水電工程地質災害判識與監測預警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通過四川省高科技產業化協會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評價委員會從技術方向、代表性、引領性及應用成果等多個維度綜合評判,認定該項目強卸荷破碎巖體地質災害識別與防控方面相關研究成果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圖為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金川水電站
大渡河金川水電站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馬爾康市境內,已被列為國家支持青海等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能源建設重點開發項目、四川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重點建設項目,也是集團“四重一要”重點工程,總裝機容量860兆瓦,安裝4臺215兆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項目立足金川水電站建設實際,揭示了強卸荷區水電工程地質災害孕育機理,圍繞地質災害成災過程監控、臨災前識別研判、預測預報及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建立了綜合識別指標,構建了“空-天-地”協同判識方法,厘清了強卸荷區水電工程地質災害關鍵致災因子,搭建了孕災環境、地表位移和巖土體參數等多源信息監測體系。該體系配套強卸荷區水電工程地質災害多源信息數據庫,建立了地質災害分級預警判據,研發了多參數綜合預警平臺。目前,成果已應用于金川水電站規劃設計與安全建設,并推廣應用于國道G248復建公路多個標段邊坡地質災害防控,安全效益顯著。